脑血运重建中心
脑血运重建中心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缺血组成立于2000年底,虽然那时国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和介入治疗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但凌锋主任还是坚持建立了这样一个专业组,成为国内一个特殊的亚专业方向,利用神经外科的技术手段治疗传统的神经内科疾病,20年过去了,缺血组一如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也经历了艰苦创业的历程。
病房位置:
宣武医院外科楼4层 (老病区)
宣武医院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大楼6层(新病区)
团队合影
01 创业 历史与发展
2000年—2005年,最初的缺血组由李慎茂教授和李萌教授担任双组长,分别负责介入和外科的发展,还包括缪中荣、朱凤水和吉训明三位当时还略显稚嫩的医生,但逐步开展了颅外和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和急诊动脉内接触性溶栓等各类手术,大部分都是在国内最早的开创性工作。
02 发展 历史与发展
2005年—2011年,缺血组是一个只有6张病床的小专业组,缪中荣教授担任组长,焦力群、王亚冰相继加入团队,2011年底,缺血组正式扩编为20张床位的一个“主力”专业组;在这几年中,缺血组承担了将这些外科和介入技术大范围推广的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03 科学 历史与发展
2012年—2018年,2012年,缪中荣教授调动至天坛医院工作,缺血组增加了一批新的医生,谌燕飞、马妍、高鹏、杨斌医生陆续加入团队;这些年里,我们在临床技术愈发成熟的情况下,愈发重视“科学”理念,从抛开个人技术喜好而科学的选择治疗方式,到完成一个个设计严谨的科学研究,我们要做的是科学与理性发展。
04 再创业 历史与发展
2019年,神经外科整体搬迁至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大楼(CHINA—INI),缺血组扩大到41张床位,主体留在神经外科的老病房,其目的就在于减少与神经内科的物理距离,建立全新的脑血运重建中心,并真正实现神经内外科的整合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神经内外科医生仍然归属于各自的学科,但在同一个平台上共同完成医教研全面的工作。
医疗工作
缺血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隶属于神经外科的范畴,但治疗的疾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在国内都是一流的, 2001年,我们全年只有40例手术或介入治疗;2021年,我们完成了近3500例诊治手术,1492例介入治疗,544例开放手术,1371例造影,是国际上经验最为丰富的团队。
科研工作
缺血组一直非常重视科研工作,二十年来,从科技部的五年计划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临床研究到机制研究和创新研究,我们一直坚持“临床即科研”的管理理念。2021年,我们终于完成了历时十年的CASSISS研究和CMOSS研究,牵头完成了5项上市前研究,获得各级纵向课题经费531万,发表SCI文章29篇。2022年,我们期待更好的成绩。
教学工作
目前的缺血组,是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焦力群、马妍、王亚冰等多位研究生导师,同时,非常重视毕业后技能培训, 20年来,我们一直坚持长学制严格规范的培训,包括神经介入12月培训期和CEA单项技术4月培训期,坚持“宜精不宜多”的思想,先后培养了300余位神经内科医生和100余位神经外科医生的培训。2021年,作为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神经介入专委会的主委单位,我们牵头组织了全国神经介入的“国招”,相信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科医生。
团队主要成员介绍
焦力群 教授
职称: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先后师从于朱树干教授和凌锋教授,获得神经外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鲍圣德教授的指导下,在北京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目前兼任《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主编、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央保健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总干事,北京介入医学会副会长,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主委等职务。
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特需门诊)
周三上午(介入放射科专家门诊)
职称:主任医师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在凌锋教授的指导下获得神经外科博士学位,曾留学法国,熟练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各项手术和介入治疗,包括颈动脉和颅内动脉支架、颈动脉内膜切除、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等,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领域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国家级多项课题研究。兼任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神经介入分组学组委员。
出诊时间:
周二下午(神经外科专家门诊)
周五上午(介入放射科专科门诊)
职称:副主任医师
职务:Yasargil显微外科训练中心主任
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苏长保教授指导下获得神经外科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尤其在脑动脉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搭桥手术和复合手术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目前主要担任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复合手术专委会秘书长。作为主要研究者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一项,参与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科技支撑计划,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主编著作1部,主译2部,国家专利1项。
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神经外科专家门诊)
周三晚5-8点(夜间特需门诊)
职称: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从事神经介入工作36年,并在法国进修学习1年。兼任中国医师学会介入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学会血管内治疗组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高级顾问。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介入放射科专家门诊)
职称: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军医进修学院,在周定标教授指导下获得神经外科博士学位,并在凌锋教授指导下完成博士后研究。尤其擅长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治。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863”项目等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神经外科专家门诊)
周二下午(知名专家团队门诊)
职称: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在凌锋教授的指导下获得神经外科硕士学位,曾留学奥地利,并受政府指派援疆工作1年。擅长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诊断和血运重建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及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作为主要研究者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一项。
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神经外科专家门诊)
职称: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师从于凌锋教授,获得博士学位。北京市科技新星,医学博士,国家教育部公派留学生,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联合培养博士。对各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包括颅内外动脉支架、颈动脉内膜切除和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等,发表SCI论文15篇,参编参译著作各一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计划等课题,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科技支撑计划。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出诊时间:
周四全天(介入放射科专家门诊)
杨斌
职称: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在凌锋教授指导下完成博士后研究。临床擅长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及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参与国家及省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译著1部。兼任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兼秘书。
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介入放射科专科门诊)
周三上午(介入放射科专科门诊)
陈飞
职称:主治医师
职务:神经内科主任助理
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先后师从于帅杰、张微微教授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黄勇华教授指导下完成博士后研究,曾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访问学习。主要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脑小血管病方面的工作。兼任北京市脑卒中质控中心秘书、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常委,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脑小血管病学组委员。主研中国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研国自然基金3项、863子课题1项。曾以第一作者发表7篇SCI。
出诊时间:
周二下午、周五上午(神经内科脑血管病门诊)
陆夏
职称: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2014年7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14年8月开始到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期间于2018年完成全部PLANET课程(Pierre Lasjaunias Neurovascular Education Team Conference)并通过结业考试。2021年开始专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和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4篇。主编书籍1部。
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介入放射科专科门诊)